|
本校教師會為了要在花蓮創造「從邊陲走向中心」之對話平台,接受學校委託而承租湖畔餐廳三樓成立教師會俱樂部,試圖醞釀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對話空間。由於經費及人力的限制,理監事決議目前透過全國性在地組織「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找尋資金負責企劃與經營,以「手作、玩耍、議題」的概念,透過一群擁有滿腔熱血的人一起「緩慢地」進行空間佈置並動腦想像要「賣」些什麼,正式開始推動屬於「花蓮─東華」的「哲學星期五」(固定於星期五舉行)以及「哲學非星期五」(於其他任何「非」星期五時間舉行)系列活動。在經營理念上,因為重視言論自由、也在乎彼此的尊重與瞭解,因此「不在乎人數多寡」,只要有幾個人就可以創造對話空間,形塑屬於共同對話論辯空間;也「不限於特定議題」,以不預設立場來代表對多元、平等的想望。
巴黎許多街角的咖啡廳,在每週末就會有一群哲學家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或是辯證理論,或是議論天下事,和學生、藝術家、工人、流浪漢...進行各種議題的哲學討論。這種自發性創作的獨立思考空間,成為基本公民權的實踐場域,更是培養與強化具有批判性自主思考的平台。台北有一家「Cafe Philo」(慕哲咖啡館),試圖讓各式各樣的人聚在一起,盡情對話。比利時留學歸國的哲學家沈清楷(阿楷)教授策劃名為「哲學星期五」的對話平台,靈感就是來自巴黎街角的咖啡廳,以「Cafe Philo」空間為基地,在一群志工的共同經營下,企圖將渴慕智慧的靈魂聚集起來,討論一些不同人所關懷的不同議題。
儘管教師會俱樂部空間目前還在裝置中,經營模式也尚未完全定調,然而,一群擁有無比的勇氣,想試著在這裡築夢、圓夢的人,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舉行一些熱身場次的活動了。第一場「哲學非星期五」於11月28日由吳宗泰、林郁雯、吳慧馨的「國際志工浪潮反思」先發登場,小而溫馨,討論熱絡;12月4日放映紀錄片「種一個家」,導演藍貝芝與江郁欣,主角許甄倚和江敬芳現身說法,小小的空間擠進超過120人,熱鬧的近距離互動;12月5日由「哲學星期五」推手阿楷上場,趕上反媒體壟斷熱門話題,透過「消失的言論自由」談論公民論壇的重要性。幾場活動都相當熱絡,有學生、教師、職員、眷屬、社區人士等不同領域的人參與,成功地帶動了屬於「哲學星期五」及「哲學非星期五」的脈動與精神!
東華大學教師會理事長謝若蘭表示,必須要感召更多人參與,才能讓東華教師會俱樂部空間發揮最佳功能!她邀請大家主動提供議題與擔任對話主角,或是介紹一些可以「搭便車」(趁著到校演講、洽公之便)的對話機會,共同創造可輕鬆、可嚴肅、可國際化、也可相當在地化的相關議題對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