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影阿凡達中,植物會發光並且傳達訊息,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未來,這樣的場景可能不僅只是出現在電影當中,在現實生活裡,植物也有可能會發光,同時傳達並儲存訊息。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中,目前已發現植物天線染料間,光訊息可互相傳遞。
國立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蘇彥勳助理教授研究團隊在國科會工程處能源科技學門和學校的支持下,從事生物發光元件相關研究,發現利用化學沉積方式成長「海膽刺狀氧化鋅奈米結構」,可將入射於奈米結構之複合光訊息分離。氧化鋅為無毒且生物可降解性之材料,未來可置入於生物體內,用於將出現於光合作用的光頻率特異性吸收轉換的訊息分離、植入、傳遞,做為生物量子信息處理器或生物光子電腦訊息處理器。若入射光具有複合訊息,同時也可將訊息植入於植物天線染料間。未來的植物,甚至有可能不只會發光,同時可做為生物信息處理器。
此項「海膽刺狀氧化鋅奈米結構之訊息分離器」(Nanoantenna-like Properties of Sea-urchin Shaped ZnO as a Nanolight Filter)之研究論文,於2012年9月24日發表於應用物理短籤(Applied Physics Letters)期刊,並獲選為封面!Applied Physics Letters期刊為美國物理研究所已發行50年之期刊,期刊衝擊指數(Impact Factor, IF)為3.844。同時,在應用物理類期刊中,為文章引用率最高之期刊。
參考資料:
Nanoantenna-like Properties of Sea-urchin Shaped ZnO as a Nanolight Filter, Yen-Hsun Su and Wei-Yu Che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1, 133101 (2012).
Applied Physics Letters期刊該期資料:
http://apl.aip.org/resource/1/applab/v101/i13
封面圖檔連結: http://apl.aip.org/free_media/issue_files/APPLAB/101_13.pdf
文章內容連結: http://link.aip.org/link/doi/10.1063/1.475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