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溫世仁卓越學術講座~諾貝爾獎得主Dr.MartinChalfie演講~綠色螢光蛋白:點亮生命
發佈日期 : 2012-05-26

本校5月26日上午舉辦「溫世仁卓越學術講座」,邀請到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r. Martin Chalfie(馬丁查爾菲博士)蒞校演講,講題為「綠色螢光蛋白:點亮生命」。除了吸引校內許多師生聽講,也吸引許多花蓮中學、花蓮女中、四維高中、海星中學的學子,利用假日前來參與大師級講座。

馬丁查爾菲博士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系William R. Kenan, Jr講座教授,因為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簡稱GFP)的基因可以在水母以外的生物體內表現,有機會成為良好的蛋白質分子標記,以用來偵測細胞內各種基因的表現情形,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綠色螢光蛋白被喻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標準配備」,為生命科學的研究與應用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不但提升活體觀察的技術,也帶來人性化實驗倫理的實踐可能。

偉大的美國職棒選手有技貝拉(Yogi Berra)曾經說過「經由目視,你能觀察到很多現象」。然而,在1990年代以前的生物科學研究都是透過化學藥劑染色特定的細胞組成物,以觀察固定化處理後死掉的樣品,這些方法如同照相一般,只能驚鴻一瞥看到靜止的生命現象。綠色螢光蛋白質和其它螢光分子的發現在生物科學界掀起了革命性的改變,因為這些螢光蛋白質能讓科學家看到活細胞內分子的動態分佈,透過與綠色螢光蛋白質的結合,可以長時間觀察細胞的活動及變化,包括細胞內那些基因被啟動,以及蛋白質在組織內的分佈情形。一旦可以觀察到這些現象,科學家就能更真實地研究細胞,進而改變細胞。GFP在過去這十年,為生化學家、生物學家、藥物學家以及其他的科學研究者扮演了一盞明燈的角色,這個蛋白在藍光或是紫外線的照射下會顯現出鮮明的綠色,例如它可以讓正在生長的癌症腫瘤發光,顯示阿茲海默疾病在腦部的發展狀況或是病原菌的生長等。

查爾菲博士在演講中介紹一些例子,說明利用綠色螢光蛋白質觀察到的動態生命現象,及其開拓出令人振奮和嶄新的研究成果。綠色螢光蛋白質的發現與發展,提供極佳的範例,說明科學的進展經常是意外的發現,科學的發展必須能偶而忽略一些舊有的假設,科學的進步也需結合許多人共同的努力。同時,綠色螢光蛋白質的例子說明基礎研究及非模式生物(註)研究的重要性。

註: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s),例如:大腸桿菌、酵母菌、果蠅、線蟲、老鼠、阿拉伯芥、斑馬魚等;非典型實驗生物(non-traditional organisms)如:水母(綠色螢光蛋白質的取材來源)。

講堂內座無虛席,還增設置臨時座位區
講堂內座無虛席,還增設置臨時座位區
Dr. Chalfie演講中
Dr. Chalfie演講中
新突破!將神經元標上螢光蛋白,可以不同顏色標記不同的神經細胞,看起來就像是彩虹一樣
新突破!將神經元標上螢光蛋白,可以不同顏色標記不同的神經細胞,看起來就像是彩虹一樣
Dr. Chalfie開玩笑指出第一個擁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人類應該是「綠巨人浩克」
Dr. Chalfie開玩笑指出第一個擁有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人類應該是「綠巨人浩克」
講座結束後聽講者向Dr. Chalfie索取簽名與合影留念
講座結束後聽講者向Dr. Chalfie索取簽名與合影留念
學術講座結束後合影
學術講座結束後合影

 

最後更新 : 2017-12-12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