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二年餘,由本校、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以及國立中山大學所組成的臺灣南極科學考察團隊,由自南極所攜回的生物及環境樣品中,發現了多種世界稀有且為國內首見、極為珍奇與具研究價值的極區海洋生物物種,同時研究團隊並應用這些物種及樣品在環境及生物化學分析上獲致了相當的成果。 南極科學研究的研究主題共分為「南極生物標本蒐集」、「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特徵及糞土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年代變化趨勢」以及「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三項,並分別由本校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家興、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嘉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郭富雯以及正修科技大學的許廷煒先生於2009至2011年間配合中國極地考察隊親赴南極極區進行採樣,在今年度預計赴南極的研究項目中,則將極區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列為重點工作。 在「南極生物標本蒐集」研究中共發現有魚類9種、軟體動物12種、環節動物5種、棘皮動物12種、甲殼動物7種、腔腸動物2種、藻類2種、總計49種,超過500隻生物標本。而在「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南極海膽的萃取物成份具有極佳的抗發炎活性。此外在「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特徵及糞土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年代變化趨勢」的研究中,更在南極企鵝的組織樣品中發現了戴奧辛的存在,這顯示了過去一般認為南極是無污染之地,號稱人間最後淨土的概念有極大的落差;儘管在南極大陸上較無人工直接污染源的產生,但整個地球所造成的污染仍會經由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的累積在食物鏈高階的企鵝體內。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等相關議題的日益發酵,南極科學的研究應受到該有的重視,臺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自不能置身事外,此時積極地參與南極極地科學考察的行列,並持續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與世人分享即是最好的例證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