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自然大探險12月22日於花蓮縣壽豐鄉立川漁場登場,吸引玉里高中與新社國小師生到場校外教學,透過遊戲與簡易實驗,感受日常生活裡仿生科學的應用。活動是國立東華大學通識課程「仿生與環境」的「期末考」,由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協同物理系曾賢德教授及退休校長李思明等人,帶領來自各系學生擔任關主,讓大、小朋友都能「做」中學,再學以致「用」,完成關卡後的特色小吃也很順「口」。
東華大學仿生與環境工作坊執行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107學年度科普推廣計畫及東華大學三創課程計畫,結合科學、仿生與環境教育,使民眾透過闖關,動手體驗存在於自然界和生活週遭的科學現象,學習師法自然的仿生概念,增加愛護環境的正向態度。活動共設有5個關卡,包含「神秘的巴克球與石墨烯」、「神奇的蓮葉效應」、「石頭貝殼硬度大亂鬥」、「拯救乒乓球大作戰」與「身體內的指南針」等。動手做並解惑,包括有些植物能有自我清潔的能力、候鳥能準確找到回家的方向、石墨也能像金屬可以導電、奈米粒子能讓合金更堅固、貝殼的蛋白質能增強硬度等。科學家研究動植物擁有的特殊天賦,分析、模仿與轉化並打造出各式各樣的神奇產品。
闖關活動超過百位學生及民眾參與,透過對不同年齡層次的遊客解說,東華大學生對於原理概念、操作技巧與口語訓練都有更深瞭解。部分關主轉到志學國小,帶領50位師生參與闖關,活潑熱情的小朋友們嗨爆現場,各式提問關主都耐心回應,但也直呼當老師真不容易。
最後參與的大、小朋友們人手一支清涼可口的霜淇淋,開心帶著小禮物和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回家,為一日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