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社會參與辦公室、通識中心與諮商系跨領域合作進行之「生活養雞學」課程,以大學生在校園裡學習養雞為媒介,理解永續生活在鄉村社區中多樣發展型態與可能性。6月7日修課學生將11隻親手孵育的雛雞,送至位於壽豐農家,並訪問新城鄉的庇護農場與景美村加灣肉雞場。透過「向社區學習」讓當地的雞農們講授養雞,從實際雞農場的參與中,培育大學生對環境永續經營的體驗式學習與理解。
生活養雞學是在無邊界大學與大學社會責任兩個計畫共同支持規劃所開設,運用東華大學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社會參與辦公室與農家、黎明向陽園及李宏韡獸醫師,透過課程設計,從自身育雛到農村拜訪,從自給自足到社會企業的飼養規模,讓後山的大學生活更能接地氣,親身實踐永續生態的一環。
生活養雞學修課同學,歷經4週的照顧,隨著小雞日漸長大忙著找更適合的紙箱換窩,夜半則與雞群們嘰喳背景音入眠。在送交雛雞給農家之際,見習農家就地取材的綠色循環放養模式,運用自栽藥草、天然食材餵養方式,達成零能源依賴,也讓地方農家的生活智慧傳遞至大學學子。
新城鄉的庇護農場與景美村加灣肉雞場參訪,向社會企業型雞場見習:如何將雞糞堆肥處理成為有機的自配飼料,以及一座肉雞場如何透過餐桌行銷策略進而養育罕見病童。加灣肉雞場最初是由發展障礙孩童的父親,覺得養雞對其孩童有幫助,即著手規劃養雞學習與經濟規模的試驗農莊,希望在2年內能透過標準化養雞促成自立生活訓練。
李宏韡老師在課程傳授東台灣農民家禽飼養是綠色永續生活的典範,除零能源依賴,更善用食物鏈原理,達成自給自足的生活產能。且在青壯年外流的農村,養雞也促進年長者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從個體農戶到經濟規模的試驗農莊,透過實踐區向的課程設計,促使居民的生活智慧成為大學教育的課堂教材,形成無邊無界的大學知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