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翻動教育的泥土地,東部高中職教師多元文化增能工作坊
發佈日期 : 2016-11-28
吉拉卡樣 - O'ol假日廚房前,學員及講師大合照

吉拉卡樣 - O'ol假日廚房前,學員及講師大合照

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中心配合「教育部特色大學計畫」,於10月29日在鳳林「吉拉卡樣 - O'ol 假日廚房」,進行東部高中職教師多元文化增能工作坊,由教育與社區工作者擔任講師,邀請各國中小及高中教師,共同討論青少年教育議題。

花蓮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組長游賀凱講師說明,花蓮的國高中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想像深受在地產業與技職體系的影響,但因學校內主要教學的科目無法與此連結,導致年輕人口被迫外移。並帶領與會者思考,如何教育下一代對出生的地方有多一點的認識,走出教室看見既有文化的美好。

感受自身和土地的關係,那份親密連結並不是想不起來,只是有時候忘了

感受自身和土地的關係,那份親密連結並不是想不起來,只是有時候忘了

社區工作者吳明季也表示,當學校只有單一的歷史與文化時,讓許多花蓮的原住民孩子在主流價值觀下,漸漸遺忘了自身文化,在探詢未來時,便找不到避風港,尋不到個體價值的存在空間。

青年社區工作者楊富民講師指出青年的「失根」與「失能」,是當前社會必須面臨的議題。他指出當代臺灣的教育制度將孩子脫離了原有的生活脈絡,使得空間感喪失。孩子一天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學校,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家裡,若假日時還需要補習、上才藝班,便沒有多餘的時間感受家與學校之外的社區與土地。他發覺東部社區的居民其實非常希望下一代的青年能承接自己的工作,但青年們卻早已對土地失去情感。

「吉拉卡樣 - O'ol假日廚房」負責人吾兀兒也說:「期盼現場的教師,再重新體認偏鄉孩子心理和現實所受到的壓迫下,能夠記得用個人自身的生命力量,影響孩子們的生命。」

多元文化教育中心表示,本次邀請許多教育與社區工作者,共同思考、看見且希望在山海文化豐饒的花東土地上,重新翻動教育的泥土,希望藉由連結社區與校園,使偏鄉與部落的下一代,擁有新的未來可能性。


吾兀兒(左)製煮野菜大鍋湯,講解野菜時節與功效

吾兀兒(左)製煮野菜大鍋湯,講解野菜時節與功效

入溪澗採集野菜,赤足體驗與食材和土地的親近

入溪澗採集野菜,赤足體驗與食材和土地的親近

大家用最原樸的吟唱,感謝山靈的歡迎及招待

大家用最原樸的吟唱,感謝山靈的歡迎及招待

回到廚房的歸途之上,採集野菜後的合照

回到廚房的歸途之上,採集野菜後的合照

最後更新 : 2018-06-2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