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校教學卓越中心主辦,藝術學院執行的《東臺灣當代藝術八個浪年度接力展》,邀請八位在地藝術家於三月份開始接連個展,第一位藝術家伊祐.噶照的作品「阿美族的嘻哈與寂默」自3月5日至22日在本校行政大樓一樓大廳展出,歡迎愛好藝術的鄉親朋友蒞臨觀賞。
八個浪,為阿美族語Pakelang的諧音,意為豐收之後的小慶典,有慶祝與慰勞、反省與檢討之意。《東臺灣當代藝術八個浪年度接力展》企圖展現東臺灣藝術家的創作實力與特殊風格,尤其是原住民藝術創作者的特殊成就,本校期許將主流所忽略的在地能量,透過展覽與論述,凸顯東臺灣的文化特色。持續進行到年底的接力展共邀請八位在地藝術家,包括:伊祐.噶照、伊命、饒愛琴、東冬.侯溫、撒部.噶照、曹小容、舒米.如妮、讓.保羅等。
八個浪的第一個浪,亦即第一檔個展,展出藝術家伊祐.噶照共20件單體雕塑與兩組家具,和東海岸的許多創作者一樣,伊祐.噶照的創作素材也以漂流木為主,特別的是增加了現成物(ready-made),這些現成物包括水龍頭、幫浦、水管等,結合質樸的雕工,出現一種奇特的語言,作者一方面表現原住民族生存的無限穿透力,同時卻又控訴人類對自然無情的掠奪與揮霍,在幽默與嘻哈之餘,有沉痛的弦外之音。
伊祐.噶照「阿美族的嘻哈與寂默」系列作品主要以「生命的穿透力」為創作主軸而發展出雕刻與創意作品。作品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伊祐.噶照從故鄉花蓮要去台南工作,途中在大武山附近休息,他看到一棵樹的樹根穿過了路旁的擋土牆,努力伸展,如此有力氣、倔強的生存,一時之間非常感動,「好像原住民的生活喔!」他覺得原住民就像樹木一樣,要到處去生存、接受考驗,就像每一顆命運不同的種子,到了新的環境就算不適應也得要適應,自己要像樹根一樣去穿透,尋找可能的生存方式…。他看著、想著,下定決心要做一件訴說原住民存在的作品。此外,從小在花蓮長大的伊祐.噶照看著海平面逐年上升、東海岸的流失、以及八八風災,對於地球環境與自己族群現況之感觸也成為其創作的靈感;大自然和人類緊密的互動,樹木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但是許多樹被砍掉,樹根和樹根之間失去了連結,雨水一夕之間就流入海中,樹木已漸漸失去蓄水的功能,資源在倒退、倒轉,但我們能否讓時間倒轉?伊祐.噶照期許透過自己的作品,提醒大家與環境之間的關連。
《東台灣當代藝術八個浪》年度接力展第一個浪「阿美族的嘻哈與寂默」伊祐.噶照
伊祐‧噶照向校長吳茂昆介紹創作作品
伊祐‧噶照作品「請慢用」
伊祐‧噶照於展覽開幕典禮吟唱阿美族「採藤之歌」,並帶領來賓一同舞蹈
藝術家季‧拉黑子(左)與伊祐‧噶照「Artist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