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公民,應該是在面對21世紀風險挑戰具有適應能力者,能夠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關注臺灣及世界重要議題、並非獨善其身地積極參與公民事務、並以行動關懷社會。為培養這樣的現代公民,現階段以培育五大素養為重點,即倫理、民主、科學、媒體與美學等,透過高等教育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培養學生具有發覺公共性議題並以創造性解決問題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
基於現代公民核心能力之養成目的,本校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張德勝教授、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謝若蘭副教授、以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黃毓超助理教授,於101學年度第1學期申請「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之C類績優指導計畫與夥伴課群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此計畫主要以張德勝教授為績優指導計畫主持人,夥伴課群包含謝若蘭副教授之「性別與教育」(本學期獲補助課程為「性別與文化」)與黃毓超助理教授之「媒介素養」兩門課程,透過績優指導主持人之經驗傳承,授課教師之專業學識與教學,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採取「問題解決」行動學習之教學方式,無論在課程、教學及評量方面,都以學生所接觸之現實生活或社會現場為出發點,將真實且具有意義之公民素養議題融入學習情境中,透過師與生、生與生及生與文本之互動,提升學生之性別意識與媒體素養,以達到培養學生公民核心能力與人文社會關壞之精神。本計畫並於102年01月29日前往國立中正大學發表成果,分享計畫課程之理念、教學方式與成效。
基於上學期之教學經驗與成果,本課群之教學團隊於101學年度第2學期再次榮獲「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之補助,期待再次透過績優指導主持人之經驗傳承與課程教師共同協力,透過「教學課程互相觀摩」、「公民素養專題演講」、「期末夥伴課程聯合展演」與「教學網路平台共享」等方式,促進夥伴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繫、相互對話與資源分享,期望除了培養學生之性別平等精神與媒介素養,未來更能建立一套優質素養之培育課程,以達永續經營及深化公民教育之效。
「性別與教育」課程學生參加同志大遊行
計畫團隊於嘉義大學進行成果發表時,語傳系黃毓超助理教授(左)於現場說明
修課學生在校園內擺攤爭取師生連署,共同推動多元性別平等教育
謝若蘭副教授「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團隊擔任女學會年會志工,進行工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