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通識教育課程「校園綠色廚房」 - 前進校長宿舍「誰來晚餐」
發佈日期 : 2012-05-23

本校通識教育課程「校園綠色廚房」日前在校長宿舍進行廚房課程「誰來晚餐」,邀請校長伉儷與12位來自各學院、各年級的修課同學一起認識在地有機食材、洗手做羹湯,共享滿滿一桌吃得到食物原味的健康輕食晚餐。

「校園綠色廚房」屬於環境教育課程,透過生活式教學之實際體驗與行動,以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為核心,設計「健康餐桌」、「友善環境的農田」、「全球環境議題」等學習路徑,傳遞給學生簡而易懂的「對環境友善」及「讓自己健康」二大主軸,散播「綠色種子」,將健康、環保的觀念帶至校園的每個角落。課程內容包括室內教學、下田耕作的田園學習、廚房實作、以及有機農場體驗等四個部分。學生透過在田間實地觀察、瞭解農夫進行對環境友善的有機無毒栽種方式,包括不使用含硝酸鹽與氮過高的化學肥料以避免土壤與水體過度酸化、以及不噴灑各種干擾環境的除草劑與殺蟲農藥;接著再到向農友分租約300坪的有機學習田地中,實際動手體驗農人栽種的困難與辛勞。廚房課程則包括食材來源與生產過程介紹、食材分配和分工處理、日常健康烹調教授與學習、共食與清理等,強調食物里程極短的在地食材、友善環境和健康的生產過程,學習選擇健康、原味、少化學添加物的飲食,以及養成備餐能力等。

授課教師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宋秉明教授表示,其實「校園綠色廚房」課程也是想嘗試環境保育領域的另一種教學法,在之前的課程設計裡,曾經嘗試從一顆在地的、非基因改造的「花蓮一號黃豆」開始,請學生拿在手上端詳,再到農田觀摩農民示範後自己親手種下,之後追蹤黃豆發芽成株、開花、結莢、收成、破莢、製成豆漿、豆腐與豆花的過程。自己永遠忘不了學生在田間與廚房裡露出的驚奇眼神,那是在一般教室裡所罕見的;一路走來,在這樣生活式的教學中,學生也學習到與環境生態、節能減碳、糧食飢荒、飲食健康等領域的重要事實、理論與倫理。

「誰來晚餐」活動由選課學生分梯次備餐與共食,在校長宿舍準備的晚餐菜單包括有機自製豆漿、在地蒸地瓜、肉燥蔬菜燴飯(有機胚芽米)、有機什錦蔬菜卷、川燙有機玉米筍、有機蔥油餅、DIY原味愛玉、特調烘焙無毒蛋捲、以及在地有機芭樂等,原味洋溢、賓主盡歡,共享豐收的成果。

實際農耕之田園課
實際農耕之田園課
觀察體驗田裡的黃豆植株
觀察體驗田裡的黃豆植株
農家體驗課--到田園老師家學編有機稻草
農家體驗課--到田園老師家學編有機稻草
宋秉明教授(戴帽者)在校長宿舍講解食材
宋秉明教授(戴帽者)在校長宿舍講解食材
同學們在校長宿舍洗手做羹湯
同學們在校長宿舍洗手做羹湯
「誰來晚餐」開動囉~
「誰來晚餐」開動囉~

 

最後更新 : 2012-09-13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