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8年第1期上線
發佈日期 : 2018-04-13
二月初花蓮大地震,許多民眾遭逢生命、財產損失,東華師生也飽受驚嚇,但大家都感受來自各界的關懷與祝福,格外使人緬懷過去、珍惜現有、展望未來。 李永平老師、曾珍珍老師已經離開我們,本期《人社東華》收錄李老師的〈不忍〉、曾老師的〈共創東華十年傳奇〉文章,感懷對老師的思念。編輯手記之際,接獲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紀駿傑教授殞落訊息,他長期關注族群與環境議題,行事展現實事求是態度。紀教授之同事、學生將為文感受他的行誼與風采。 歷史的作用也不僅是紀錄與保存,而是透過緬懷、研究,做為未來規劃公共政策的借鑑。5位分散美國、德國與花蓮的中、外學者透過歷史脈絡的分析,開展對醫學、中美關係、柏林社會融合、漢學研究與森林政策等議題的認識。 面對森林開發與保護的爭論,人類學者鄭瑋寧分析原住民族成為盜伐林木的新聞,其實是遭資本家「合乎法令」的掠奪成果與獲取暴利。地震過後花蓮旅遊產業該何去何從?遲恒昌教授從休閒體驗的權力差異與不平等的觀點,剖析花蓮新景點-吉利潭的規劃,提醒景點規劃應落實無障礙設施與服務。《金融經濟、主體性、與新秩序的浮現》一書由夏傳位、吳宗昇、蔡侑霖等社會、人類學者共同創作,期望讀者思考新自由主義下看似合理的金融制度對社會結構的衝擊。 人們對心理與精神疾病常有負面的印象。原就讀社會系的李芷嫺同學,生命中遭受諸多苦難,她以人類學的訓練,將她在精神病房住院的觀察匯集成《未行》小書,本期將分別摘錄該書的短文,盼望大家對病友有正向的認識與支持。 東華奇萊文學獎已邁向第18年,歷來啟發許多年輕學子對文學與寫作的熱情,第18屆「東華奇萊文學獎」已開始徵文,本期《人社東華》將刊出3篇17屆首獎的小說、散文與現代詩,共同欣賞優秀的作品。 歡迎大家上線閱讀〈http://journal.ndhu.edu.tw〉,也歡迎海內外讀者賜稿,文長以3千字至6千字為宜,如無版權問題,歡迎提供圖片,惟不接受紙本投稿。來稿請寄編輯委員會電子信箱,電郵:journal@mail.ndhu.edu.tw。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