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重創花蓮,女科學家營隊探索科學,共同為花蓮祈福!
發佈日期 : 2018-02-13
國立東華大學2月8日舉辦「211國際女性科學日」關主培訓活動,主辦單位由大學連結到國、高中,包括東華大學、花蓮女中、光復國中與富源國中師生60餘人齊聚一堂,認識地震、討論女科學家與動手做探究科學。 在餘震晃動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碩士班林靜雯教授開場並介紹「211國際女性科學日」背景,勉勵同學用科學來面對地震。鑒於日前地震重創花蓮,主辦單位邀請臺灣師範大學陳卉瑄教授連線,透過「地震科學在雲端:科學平民化的新未來」,以自身經驗鼓勵女學生有信心,及早探索自己的潛能。物理學會理事長賈至達教授則讚許女科學家的耐心和穩定性,常能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例如發現DNA的結構。 物理系曾賢德副教授和簡伶鈺技術師帶領同學採證「返鄉的通關密語,台鐵車票上的磁條碼」,利用暖暖包的鐵粉和膠帶,台鐵車票的磁條碼頓時現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副教授和來自印尼的碩士生Riris M Tamba動手實作「貝殼效應:立川漁場黃金蜆的秘密」,利用刮刮看和火就能觀察貝殼的硬度變化,並認識複合材料結構。「熔岩燈:今年的除夕餐桌不一樣」則以家中現有的醋(檸檬酸、維他命C)、小蘇打、烘焙級的食用色素、水和回收的玻璃瓶,製作無毒又環保的熔岩燈。在具備數學/科學背景的光復國中葉淑貞校長及富源國中學王錦慧校長指導下,由最年輕的國中生擔綱:「平安白鴿-指尖上的平靜」以紙盤和剪刀做出平衡鳥,「一吹高下-新年祝福樂音」以冰棒棍和紙片發出類似嗩吶的聲音,兼具趣味、環保、祈福之意。 培訓活動結束後,花蓮女中、光復國中和富源國中的女學生們踴躍分組討論,並交換對地震的看法。誠如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張有和教授所言,面對地震的最好方法就是平常心、認識地震與預備防災,雖然目前尚無法有效預測花蓮外海太平洋板塊的隱沒運動所帶來的地震,但假以時日,憑藉目前和未來優秀科學家的研究,也許地震能不再是人們的威脅。 2月11日呼應聯合國2017年制訂「國際女性科學日」,花蓮與全台同步舉辦科學活動,花蓮女中、光復國中與富源國中女學生在花蓮火車站、舊鐵道人行步道區、文創園區及光復火車站當關主,東華大學科普團隊協助,鼓勵更多女性投入科學貢獻心力,並誠摯為地震重創的花蓮祈福! 「我年紀這麼大了,還有機會跟妳們一起玩這麼好玩的東西!」、「一直聽到奈米,今天終於弄清楚是甚麼了」,同學熱情與銀髮族、親子團和觀光客互動。「暖暖包的鐵粉還可以轉印車票條碼?」、「史萊姆真Q彈!」、「燒過的貝殼差很大,一碰就碎了」、「流動的熔岩燈放在手機上照亮,冰冷的科技產品也變得有溫度了」、「紙盤變身平衡鳥?」、「冰棒棍吹出的聲音真Cool!」、「史特林引擎很療癒!」現場笑聲與驚呼聲不斷,還可以練英文。東華大學印尼國際生協助指導,花女學生向外籍遊客解說,光復和富源國中生擔任小記者即時報導,動手做科學的FUN讓大家暫時忘記餘震的不安。 帶隊的校長和老師稱讚表示,學生一開始在街頭怯生生的邀請遊客實作,後來展開笑容很自信的宣揚女生也可以是科學家概念的過程,是非常難得的學習經驗。活動結束後,民眾帶著汽球、暖暖包、科學福袋、紀念相片和疏水招財黃金蜆返家,頻頻稱讚「211活動」極具意義,學到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分工合作整理場地,並開心的在攝影機前訴說感想,為今日的科學之旅畫下句點。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