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原住民族影音競賽,東華語傳系囊括多項大獎
發佈日期 : 2017-10-25
為鼓勵大專校院學生以原住民族文化進行數位創作,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的第4屆「MATA獎」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文化特色數位影音競賽,9月27日假教育部舉行頒獎典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以《羽冠重生Satapang》及《迷跡MICI》,分別奪得非紀錄片類及紀錄片類的首獎。 第四屆MATA獎,東華語傳系的學生總計囊括四項大獎,分別為紀錄片類首獎《迷跡MICI》,銅獎《Malinudan 那時,我們這樣唱》;非紀錄片類首獎《羽冠重生Satapang》及佳作《Mnuqih》。語傳系已經連續第三年奪下非紀錄片的首獎。 獲選紀錄片首獎的《迷跡MICI》,紀錄很多臺灣人都不知道的語言 - 南澳結合泰雅與日語所形成的克里奧語,這是一種殖民過程為了溝通產生的新語言。目前在宜蘭的幾個部落,仍有一群說日語的泰雅族人,而這裡的日語與泰雅語混合成獨特的克里奧,族人也因為這樣特殊的語言使用,產生了身分認同的危機。此片深入探討該語言的現況,同時也期盼對身分認同遲疑的族人,能找到自己認同的路。《迷跡MICI》的創作動機,深受評審肯定,而本身就是南澳泰雅族的導演劉紹萱同學表示:「想讓大家知道在某個地方,有一種語言不屬於泰雅語也不屬於日語,而是自己的克里奧語,在這個地方,有這樣的身分認同問題正在發生,這對當地人是很重要的事。」 獲得非紀錄片首獎的《羽冠重生Satapang》,則是講述一名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群後裔青年,在恢復傳統羽冠文化的同時,努力在自己充滿衝突的信仰認同及文化歸屬中尋找平衡點。導演曾以琳同學表示:「當初想拍這個題材,是想要告訴觀眾,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因為我本身是基督徒,常常因為宗教信仰與身分認同的衝突而陷入迷惑。我想藉由這部影片,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我們是誰,我們的根在哪裡。」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