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2016政治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發佈日期 : 2016-12-27
副校長朱景鵬致詞

副校長朱景鵬致詞

中國政治學會2016年年會11月26日在國立東華大學舉行開幕,這場國內政治學界具指標性的研討會鎖定「新政局下的內外挑戰與政經治理」為主題,三個圓桌論壇共組成 30 個場次,邀請縣長傅崐萁、德國基森大學政治學研究所Dieter Eissel教授來臺專題演講,深入剖析當前美國、歐盟等國際形勢,各家見解精彩,深具省思意義。

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吳玉山表示,今年非常榮幸,能夠與東華大學公行系合作,在山靈水秀的花蓮舉行。此次年會配合國內政治新局、國際環境變動,以及花東的區域特色,以「新政局下的內外挑戰與政經治理:區域發展、分配正義、族群政治」為主題,期待能夠集結政治學界的群力,對當前影響國家發展的重大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學界對於此次年會反應熱烈,共收到數百篇的摘要投稿,後經過議程委員會的仔細篩選,共接受了90餘篇論文,組成 30 個場次,分別歸屬於國際政經、歷史與國關、分配政治、民主治理、兩岸關係、中國大陸、族群認同、制度規範、公民社會,以及公衛與安全研究等十個主要議題,並將舉行「英國脫歐」、「空間發展、區域治理暨合作」、和「政治學方法論:厚資料」等三個圓桌論壇。

這場為期兩天的活動,特別邀請了德國 Giessen University 的 Dieter Eissel 教授,就歐盟的危機(Solidarity in the EU at Risk)進行主題演講,並請波蘭 Łódź 大學的Rafał Matera教授以前社會主義國家的轉型與政府危機為題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mental Crisis of the Former Socialist Countries),進行專題演講。這樣陣容安排讓與會人員在東華大學享受一場學術盛宴。

其中德國基森大學政治學研究所Dieter Eissel教授在專題演講中,以「民主危殆與歐盟內部治理」為題,並從歐盟建置的難題;難民問題;英國脫歐只是一連串多米諾效應的開頭;歐盟治理的關鍵時間點,共四個面向點出當前民主危機和歐盟治理問題,見解精闢深省,值得各界關注。

傅縣長蒞臨致詞

傅縣長蒞臨致詞

縣長傅崐萁上午赴國立東華大學出席「中國政治學會年會」開幕式,表示雖然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但新政局內外挑戰與政經治理,包含兩岸交流、民生經濟。他認為,資訊多元便捷,臺灣人應多方學習,培養競爭力,攜手打造未來希望繁景。

傅崐萁分析川普當選的原因為「民族主義抬頭,國際政局重新洗牌。」,他表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川普重新掀起原有大美國民族的優越感;二為提出有條件的回饋,維持國際間政局穩定;三是提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提高關稅,讓美國經濟受益。

另外,他也以菲律賓崛起、日本安倍經濟、英國脫歐公投為例,呼籲總統蔡英文及早因應川普當選後的影響,及周邊民族主義列強國家帶來的衝擊,對於經貿投資預先作好分散風險的管理。

傅崐萁對於臺灣及國際的情勢分析與展望,讓在座學者深表認同,紛紛提出相關看法互動交流,彼此討論熱絡。他期許學者們應具備在地關懷,秉持自由、開放、和諧、創新與卓越之精神,提升臺灣學術及文化水準,朝向國際一流的學術殿堂目標邁進。

其他的精彩場次,例如專研中國、俄國互動的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連弘宜,以「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在歐亞大陸之戰略意涵及俄羅斯之回應」為題,指出中俄雙方自 1990 年代中期之「建設性夥伴關係」、「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成 2003 年 5 月的互信、互利、平等及協作新安全觀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以及 2015 年 5 月所簽署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聲明」。

根據該聲明,雙方在重要的能源議題上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此外俄方更就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正式表達支持。所以,連弘宜認為,本文的主要命題,在於中俄關係發展至今,已從中國崛起前的平等互利關係及相互競爭的抗衡關係,逐漸轉而成為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扈從關係,而雙邊關係變化的轉捩點,便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提出,使俄方的態度從矛盾到妥協。而中俄扈從關係的成形,將對俄方近年實施的民族主義對外政策產生何種影響,亦為本文所欲探討的重要問題。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中共解放軍研究所碩士生白鈞賀,發表「中共『威懾戰略』之研究~以火箭軍為例」論文,點出中共之威懾戰略,蘊含《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之「全勝」戰略思想,運用「伐謀」與「伐交」等非軍事手段,藉以保全我方力量,達成軍事戰略目標。

白鈞賀指出,然此「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理念,與中共「威懾戰略」之意涵相互輝映,成為中共「威懾戰略」奉為圭臬之仿效對象,並將西方國家「嚇阻理論」融會貫通,置重點於如何發揮其遏止戰端、弭平戰爭,進而迫使敵方屈服,贏得戰爭目的之功效。並認為,2015年底習近平提升火箭軍之職能,此用以威懾四方、抵禦外侮的護國神器,如何充分發揮「威懾戰略」之能效,為當今舉世關注的焦點;更重要的是,火箭軍在維護中共歷經強敵環伺的半世紀後,如何延續「威懾戰略」以編織民族復興之夢想,其發展指向為何,實為關注之焦點。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陳麗娟發表「從德國觀點看『英國脫歐』之發展」,論及「英國脫歐」不僅對於歐盟的經濟統合,而且對於全球經濟情勢,猶如投下一顆「震撼彈』,英國雖然不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但由於其過去光榮的歷史,在 1973年第一波新加入歐洲統合的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在歐盟的重大決策上,英國、法國與德國三國鼎立。但「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引發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全球金融市場反應尤為激烈,英鎊急速貶值更突顯各國投資人對於『英國脫歐』不確定性的強烈反應。

與會來賓與縣長合影

與會來賓與縣長合影

雖然我國中央銀行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隨即公布「英國脫歐」影響的分析報告,短期似乎對於我國的外貿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因為英國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加上其過去「日不落」的輝煌歷史,「英國脫歐」的影響仍值得持續觀察。德國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且為最強勢的會員國,在歐盟統合進程中,德國與法國一直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而英國為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與法國,「英國脫歐」對於德國經濟影響是不容忽視。

陳麗娟強調,在許多國際議題上,德國與英國是重要的盟友,一旦「英國脫歐」成真,德國不僅失去重要的盟友,連帶著也嚴重打擊歐洲統合與長期以來的歐洲和平繁榮,進而導致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與不確定。故陳麗娟從德國的觀點,特別是以德文第一手的文獻資料探討「英國脫歐」對於歐盟的未來發展與德國的影響進行深入的論述,以探究德國對於歐盟外來發展的立場。首先,將回顧英國從加入歐盟後「特立獨行」(例如不加入申根公約、不使用歐元)、「若及若離」的「歐盟懷疑論者」角色,接著將討論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對於「英國脫歐」的態度、以及「英國脫歐」對於德國經濟的影響及因應知道,藉以進一步瞭解歐盟。

 
最後更新 : 2016-12-27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